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春天來了,蠶豆陸陸續(xù)續(xù)上市了,可是,你知道嗎?南京大屠殺期間,蠶豆是安全區(qū)里的難民活下去的希望之一……為此,一首《蠶豆歌》誕生于86年前的今天。

嚴重缺乏食物、疾病開始流行

南京淪陷后,侵華日軍幾乎強占了南京周邊的所有糧食,封鎖米糧的供應,食物越來越緊缺。1938年1月中旬,南京的食品價格飛漲,一只明代的青花瓷瓶一元錢,可一只母雞卻要兩元錢!

盡管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全力救助難民,但面對每天大批難民的涌入,安全區(qū)內(nèi)儲備的食品根本沒法維持下去,數(shù)十萬難民陷入了困境中。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食物如此緊缺時,由于居住環(huán)境和衛(wèi)生狀況的惡劣,加之長期的饑餓,導致難民們身體素每況愈下,抵抗力弱,由真菌引發(fā)的腳氣病也開始蔓延開來。

腳氣病學名維生素 B1(硫胺素)缺乏病,是常見的營養(yǎng)素缺乏病之一。醫(yī)生建議用蠶豆作為預防食品,因為蠶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有助于增強免疫力 、維持健康。一個成年人一天最少需要1800大卡熱量,相當于2.9公斤蠶豆??僧敃r難民們吃飯都成問題,該去哪里找蠶豆呢?

黑暗中的一束光

就在難民們不知如何自救時,傳來了一個令所有人振奮的消息,外籍人士在上海募集到了100噸蠶豆,即將運往南京!這使得難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

負責從上海將食物運送到南京的是一位美國牧師,他叫詹姆斯·麥卡倫,他和其他留守的外籍人士一道,共同建立了南京安全區(qū),并擔任金陵大學醫(yī)院總務長。

美國牧師詹姆斯·麥卡倫

這份工作并不輕松,麥卡倫每天忙著為醫(yī)院運糧、煤,還要用救護車接送病人回家,除此之外,麥卡倫牧師還負責為醫(yī)院的難民們尋找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張純?nèi)缭凇赌暇┐笸罋ⅰ诙问澜绱髴?zhàn)中被遺忘的大浩劫》中寫道:“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還記得,在開車送病人回家時,疲憊不堪的麥卡倫為保持清醒常常拿冷毛巾擦臉。但是,當冷毛巾也無法提神時,麥卡倫就咬舌頭以保持清醒,一直咬到舌頭出血……”

觸景生情 寫下生命之歌

“糧食運送大使”麥卡倫在運送蠶豆的過程中與難民們產(chǎn)生了深厚的情誼,他觸景生情,寫下了《南京難民合唱曲》,被難民們親切地稱為《蠶豆歌》。

《南京難民合唱曲》(《蠶豆歌》)曲譜

1938年2月21日,國際友人約翰·拉貝在日記中寫道:“麥卡倫牧師先生為表示對我的敬意,譜了一首《南京難民合唱曲》,還為此寫了歌詞:‘we want beans for our breakfast,beans for our lunch……’”這段歌詞翻譯成中文是“渴望早餐有蠶豆,午餐有蠶豆……”

陳列于紀念館內(nèi)的《蠶豆歌》樂譜

舒緩憂傷的旋律,既有作曲者麥卡倫牧師對南京大屠殺災難的痛心,對普通民眾的悲憫,也給難民們以慰藉和鼓勵,傳遞了生的希望。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他還寫有大量日記(實際上是寫給妻子的信)和書信。其妻愛娃·安德森(Eva Anderson)當時住在江西牯嶺,后去了上海,并將這些日記和書信寄給美國的親朋好友。在麥卡倫的書信中,記錄著難民們正在慢慢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為未來的日子努力著:

“首批人力車已經(jīng)上街了,只有有限的人力車得以保存下來,并恢復了營運。毫無疑問,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人們對能夠買到食物品種的多樣性和數(shù)量感到吃驚。如果民眾只有有限的機會和空間重頭開始,我們對這些民眾重新站起來的能力表示吃驚。”

——節(jié)選自1938年2月26日麥卡倫寫給愛德溫和亞力克的書信

在4月10日的一封信中,麥卡倫描述南京民眾通過擺攤設點,手工制作進行自救的努力,認為“最令人振奮的是看到民眾力圖恢復生活。他們并沒有無所事事,顧影自憐”,并贊揚“這些人是南京真正的英雄”。

“最令人振奮的是看到民眾力圖恢復生活,他們并沒有無所事事,顧影自憐。

我看見他們制作笤帚、鞋子、籃子、刷子、錫器和銅器。還有許多茶葉店和小吃店,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食品。沿街還有理發(fā)店、自行車店、裁縫店及木匠、泥瓦匠和其他手藝人的店鋪,這些人是南京真正的英雄。

他們正在為生計而斗爭,盡管未來的日子看起來并非容易。”

——節(jié)選自1938年4月10日麥卡倫寫給亞里克斯的書信

時至今日,86年已經(jīng)過去了,這首《南京難民合唱曲》(《蠶豆歌》)仍然為后世所銘記、傳唱。每當我們吃起蠶豆、唱起《南京難民合唱曲》時,總會想起這些中外友人們,銘記、感恩他們當時的奉獻。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