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百年初心【1】: 打卡黨的“初心之地” ,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使命
第一站
4月22日,由國家文物局、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委網(wǎng)信辦指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lián)合全國17家紀念場館主辦,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南京報業(yè)傳媒集團融媒體承辦的“追尋百年初心——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黨史”走訪行動在南京正式啟動。(回顧:“追尋百年初心——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黨史”走訪行動在寧正式啟動)
4月27日,“追尋百年初心——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黨史”走訪行動融媒體報道組第一路出征,先后走訪了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南湖革命紀念館、南通博物苑。
今起,我們將陸續(xù)推出走訪融媒體產(chǎn)品。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打卡黨的“初心之地” 。
上海市興業(yè)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莊嚴的拱形石雕門設計,青紅色磚瓦相間的外墻……一座飽經(jīng)滄桑的石庫門建筑吸引許多人駐足拍照。這里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簡稱“中共一大會址”),被稱作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產(chǎn)床”,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時指出,中共一大會址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zhí)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
4月29日,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紫金草融媒體中心和南京報業(yè)傳媒體集團組建的融媒體報道組來到中共一大會址,重溫黨走過的輝煌歷程,深刻領會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揭秘紅色檔案?追尋百年初心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這里召開。來自7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13位代表和2名共產(chǎn)國際代表出席了會議。7月30日晚,會議受到法租界暗探襲擾,無法繼續(xù)在上海舉行,最后一次會議轉(zhuǎn)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選舉了中央領導機關,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式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從此煥然一新。
《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李大釗使用過的英文打字機……紀念館內(nèi)展出的文物史料真實而豐富,揭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孕育到誕生的歷史過程,讓參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參觀時指出:“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我們要經(jīng)?;貞?、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
據(jù)悉,中共一大會址于2020年11月17日起暫停對外開放,進行專業(yè)而細致的保護性修繕。目前修繕工作已經(jīng)完成,將于今年“七一”前對外開放,以“修舊如舊”的新面貌迎接建黨百年。緊鄰會址的中共一大紀念館目前也正加緊建設,新的基本陳列展廳將聚焦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初期在上海的革命實踐,展出各類展品超1000件。
《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歷經(jīng)滄桑巨變?紅色基因歷久彌堅
近代上海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發(fā)達,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也是思想輿論傳播的重鎮(zhèn),這些為中共一大會議在上海召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當時的上海“一市三治”、華洋混處、五方雜居,也為開展革命活動提供了掩護,所以說一大在上海召開有著歷史的必然性?!敝泄惨淮蠹o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說到,如今一百年后的上海已從昔日租界林立、列強橫行、民生凋敝的舊面貌脫胎換骨,生機勃發(fā),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昂揚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東方。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薛峰表示,作為一大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是講好建黨故事、彰顯建黨初心、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截至目前,該館已落實巡展一百多場,“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覆蓋面和輻射面進一步拓寬,影響力和傳播力進一步增強。中共一大紀念館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建設守護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
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
打卡紅色足跡?強化使命勇?lián)?/strong>
在中共一大會址旁,繁華時尚的商區(qū)人來人往。紅色歷史就在這里,從未走遠;紅色基因鐫刻進這座城市的血脈,在商區(qū)中煥發(fā)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相隔一個世紀,今天的青年人在講述傳播歷史過程中傳遞初心,也在工作思考中收獲成長。
“讓我印象深刻的觀眾有很多,不少學生會在留言板上寫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讓我感觸頗深?!敝泄惨淮髸芳o念館講解員何依玲表示,這份工作賦予了自己很多身份,也更增添了一份責任。作為一名在黨的誕生地工作的新青年,我的任務就是堅守初心,向更多人講好黨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建黨百年貢獻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黃開泰是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藝術專業(yè)的學生,目前是入黨積極分子。當天他獨自一人前來瞻仰中共一大會址,駐足很久。他說,能在建黨百年的關鍵時期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在這里重溫建黨歷史,感受當年那些青年奮斗的熱血,也激發(fā)了作為青年的我向上拼搏的激情。今后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為提高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貢獻力量。
來自上海建工集團的楊巍,是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他不止一次和同事朋友組團來到這里重溫黨史。作為一名已有2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深感在黨的奮斗歷程中,人民群眾的力量是至關重要,只有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fā),才能永葆隊伍的青春和戰(zhàn)斗力。無論從事各行各業(yè),都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將本職工作與為人民服務的目標相結合,這是需要始終堅守的初心,也是取得一切成功的“法寶”。
采訪手記:寫出信仰的味道,這就是新聞的初心?
站在飽含歲月滄桑的石庫門建筑前,面對陽光下飄動著的五星紅旗,思緒也一波接著一波涌動。在這里打卡黨的“初心之地”,追尋黨走過的輝煌歷程,深刻領悟到革命先輩們用堅守、奮斗和奉獻,詮釋著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我為他們感動,也更加體會到信仰力量的偉大。
對于傳播工作者而言,深入一線,反映真實,方能感動人心,真正寫出信仰的味道便是新聞的初心。而作為一名“90后”年輕黨員,我在中共一大會址回望歷史,為了提醒自己守住初心,走得更堅定。同樣也激勵自己堅定理想信念,用“筆力”為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貢獻力量,做一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人。
審校 | 李凌? 俞月花
采編 | 宣講活動融媒體組 潘琳娜 王燦
編輯 | 趙伊漢
簽發(fā) | 凌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