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里的十四個瞬間
五一假期,每天超三百名各崗位保障人員,五天近四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二百多萬線上受眾,在這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里,碰撞出了春天里的一個個瞬間。
瞬間一
5月1日中午,一位80多歲的老人站立在雕塑廣場痛哭。工作人員王夢云趕忙上前詢問老人。原來老人與老伴來自中國東北,這次是在子女陪伴下來到紀念館參觀。走進雕塑廣場,老人看到遇難同胞的苦難遭遇忍不住痛哭。王夢云幫大爺平穩(wěn)了情緒,給他們遞上水,還為他們開辟了綠色通道。老人家感動地說:“你們的服務態(tài)度真好!南京人真好!”他還主動向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捐款100元。
瞬間二
5月2日早晨,12名觀眾來到紀念館參與撞響和平大鐘儀式。其中,來自重慶的劉女士的先生和父親都是退伍軍人,劉女士的父親更是鄭重地身著軍裝來到了現(xiàn)場,來表達對南京大屠殺逝者的尊敬與緬懷。
瞬間三
5月2日,在史料陳列廳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部分殉國將士名錄前,放著這么一大束菊花。邊上的志愿者說,是一名20多歲的年輕軍人,將帶來的一束菊花放到了這里,停駐許久后悄悄離開……
瞬間四
南京浦口實驗小學浦園分校六(3)班學生孟依晨和爸爸媽媽以及妹妹一同參加了五一期間“花語”系列儀式化教育活動。幾位小朋友將鮮花小心翼翼地插在“花語”作品上,又用小手扶正。小朋友說:“將來我長大了,要做一個敬業(yè)奉獻的勞動者,盡己之力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 ...”
瞬間五
這是全程安靜參觀的小男孩。他的媽媽“夢小瑤瑤”:“有一天,他從學?;貋砀艺f,‘媽媽,南京是不是有個萬人坑?老師告訴我們的。下一次我們回南京,你一定要帶我去看看。‘所以,這個五一,我早早就預約了。孩子獻上了一朵菊花,看得很認真,我也很詳細地解說給他聽。最后,他自己寫了留言‘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中國加油。’”
瞬間六
今年79歲的方玉英奶奶在兒子的陪同下,5月2日從江西南昌來到紀念館參觀。方奶奶年輕的時候是一位醫(yī)生,她在參觀后寫下了這樣的一句留言:我們絕不能忘記過去慘痛的歷史,但更要努力面向未來!
瞬間七
5月2日,兩位小小少先隊員手拿國旗和菊花,在認真觀看紀念館入口處檔案上的每一個名字。其中一位小朋友的母親呂女士說:“為了今天的參觀,她們昨天晚上都認認真真地對這段歷史做了功課,查了資料。今天參觀后,他們對歷史與和平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p>
瞬間八
“媽媽,你看哪,當時日軍竟然這樣殘暴地對待婦女,羞辱她們……”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展廳內,來自北京的六年級女生李依霖叫著母親勾女士。而勾女士看著《東京日日新聞》有關百人斬的報道,亦久久不能平靜。勾女士說:“擁有強大的祖國,我們才能永久的和平!”
瞬間九
5月1日清晨,我館發(fā)布訃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戚振安去世,并且舉行了線上熄燈儀式。觀眾“曉黑妞”說:“看見'點擊圖片為老人熄燈'就點了,結果發(fā)現(xiàn)那一瞬間老人照片變成黑白,心里突然一緊。退出文章重新進來,老人的照片依舊彩色,我就不再操作,希望爺爺永遠活著,笑呵呵的......”
瞬間十
眼下正是南京梧桐絮紛飛的時節(jié),小長假前一天,保潔人員就開始對全館進行大掃除,將場館打掃一新,準備迎接五一的客流。施工剛結束,工作人員認真地清理地上的污漬。
瞬間十一
肖浩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儀仗兵,退伍后來到紀念館從事助覽工作。早晨7點半他就到崗,擺放好喇叭和指示牌,檢查好圍欄.....一天下來他幾乎不喝水,為的是減少脫崗次數(shù),保證一線服務連續(xù)性。他說:“無論是儀仗兵還是紀念館助覽員,工作性質都一樣,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p>
瞬間十二
這是場館內流動服務的急救志愿者。常茂肖和秦菲兩位00后是東南大學醫(yī)學院的科班學生。放棄休息來到紀念館做急救志愿者,她們覺得很有意義:“選擇學醫(yī),就是想將來有一天學成后幫助更多人。做志愿者,亦是如此?!蹦壳埃瑬|南大學已有近百名學生加入了我館紫金草學雷鋒志愿服務隊。
瞬間十三
小萬是一位媒體的攝影記者,正在拍攝五一假期的勞動者。在拍攝我館講解員的過程中,他也不時放下相機,站起身子,靜靜聆聽。他說:“一圈跟下來,這里的工作人員不止是五一期間的勞動者,也是歷史的傳播者。你們的付出,讓許許多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到南京后,有所收獲,有所感悟?!?/p>
瞬間十四
紀念館銅板路上,一個小姑娘舉著國旗:
“媽媽,好多腳印和我的一樣大呢。”
“嗯。不過他們已經(jīng)很老很老了。很多人都不在了!”
“哦.....”
“快來,拿著國旗,我們拍張照吧!”
“好~”
我們靜靜的在這里,為你講述歷史、和平、愛國與奉獻。這里每一個小小的瞬間,都是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審校 | 李凌? 俞月花
編輯 | 趙伊漢
簽發(fā) | 凌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