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在戰(zhàn)爭的黑暗時刻,總有一些人冒著生死,為平民敞開安身的大門,丹麥青年貝恩哈爾·辛德貝格就是其中的一位。這位南京大屠殺歷史上唯一一名丹麥人,與德國同事卡爾·京特等人共同建立了南京郊外的難民營,在106天里救助了近2萬難民,留下了令人感動的歷史記憶。

當時光進入21世紀,丹麥園藝師歷時4年精心培育了一種黃色玫瑰,稱之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黃玫瑰”,寓意勇氣、信念和緬懷。在辛德貝格110周年生辰之日,我們以《辛德貝格與南京——過去·現在·未來融媒體展》,重溫辛德貝格在南京的至暗時刻帶給難民的一絲亮光。一場溫馨的“花語”教育活動“希望在蔓延”在展廳演繹,110 朵辛德貝格黃玫瑰點綴于稻草和橄欖枝編織的長繩上,溫馨講述著辛德貝格在南京的英勇故事。

不忘辛德貝格,是對人道正義的堅持和敬意。1937年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辛德貝格隨戰(zhàn)地記者穿行前線,見證了日軍在上海的暴行。12月初,他立下“生死狀”,“逆行”南京來到江南水泥廠看守丹麥設備,卻為保護周邊村民免遭日軍殺戮而投入人道主義救援,刷出“最大丹麥國旗”庇護難民,開辦難民醫(yī)院為傷者免費治療,駕車往返城內外運送食物和藥品,為難民遞送請愿信,還用相機拍下日軍屠殺后的慘狀。當年受助的鄉(xiāng)民,贈與他“見義勇為”四字橫幅。返國途中,辛德貝格在瑞士日內瓦播放了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歷史影像,被稱為“中國之友”。這份救助難民、揭露暴行的正義和勇氣,體現了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向人們展現了人性的光輝,昭示了和平的珍貴。

不忘辛德貝格,是對中丹友誼的傳承和發(fā)展。80多年來,辛德貝格已成為中丹友誼的代表性人物,得到中丹兩國元首和政府的共同贊賞。南京市以象征和平的紫金草為寓意,追授辛德貝格“紫金草國際和平紀念章”。他曾工作和生活過的江南水泥廠小黃樓和相關建筑,保留著當年的樣貌。蘇繡傳承人繡出《辛德貝格黃玫瑰》,以刺繡藝術致敬辛德貝格。2019年8月,南京和奧胡斯以雙城展的形式舉辦了紀念辛德貝格的專題展。今天,這一展覽的主體內容在中丹兩國的網站上線,再次向辛德貝格勇敢、善良、正義而又傳奇的一生致敬,為中丹文化交流續(xù)寫新的篇章。

不忘辛德貝格,是對世界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辛德貝格黃玫瑰,不僅僅是為了懷念辛德貝格,更象征著和平的美好愿望。唯有壯大正義力量,才能筑牢和平之根基。84年前,辛德貝格等20多位國際人士,冒著風險留在南京救援難民,與侵略者艱苦斗爭,體現了命運與共、追求和平的崇高精神。當前,歪曲二戰(zhàn)歷史的錯誤言行仍有發(fā)生,COVID-19病毒全球蔓延,更需要我們秉持辛德貝格等國際人士的大愛品質,堅持歷史正義,發(fā)揚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精神,構建更加廣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共同渡過難關,創(chuàng)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而攜手努力。

緬懷之花,和平之愿。沐浴著和平的陽光雨露,辛德貝格黃玫瑰又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玫瑰花圃盛開,愿歷史的溫度長存,和平的芬芳永在!

審校 | 李凌? 俞月花

編輯 | 趙伊漢

作者 | 江東平

簽發(fā) | 凌曦


聯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