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110年前的今天,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生于在丹麥奧胡斯。

今天上午,我們以舉辦《辛德貝格與南京——過去·現(xiàn)在·未來融媒體展》的方式,緬懷這位“丹麥英雄”。展覽以水彩畫和融媒體敘事相結合的形式,敘述辛德貝格在南京106天的義舉。

本次展覽由我館、江蘇第二師范學院主辦,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傳媒學院、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承辦。展覽將展出至今年3月底。

展覽新穎

水彩畫與融媒體敘事結合

南京大屠殺期間,辛德貝格和德國人卡爾·京特一起,建立江南水泥廠難民營,保護南京市民。

辛德貝格

在南京的3個多月,他見證和記錄日軍暴行,先后庇護了近兩萬名難民。即便離開中國后,他依然心系難民,向世界傳遞歷史真相。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他的義舉讓人動容。

辛德貝格手持丹麥國旗站在江南水泥廠難民營里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師生以這段史實為背景,以法國南錫國立高等藝術和設計學院離岸學院院長保羅·德沃圖與得譯工作室作家夏意蘭共同撰寫的故事劇本為主題,以水彩畫與融媒體敘事手法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藝術創(chuàng)作。

本次展覽一共展出了55幅畫作,生動敘述了辛德貝格來到南京后救助難民的故事。此次展覽也是我館首次以故事劇本的方式呈現(xiàn)南京大屠殺期間的人道主義救援。


直擊開幕式

用畫筆譜寫出中丹友誼交響曲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王仁雷,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劉繼紅,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宣傳部部長卜玉平,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傳媒學院副院長章力,我館“花語”儀式化教育活動花展設計師鄭翕文,以及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師生代表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凌曦副館長主持。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生代表 張逸:“我們收集并閱讀了大量辛德貝格在南京救助難民的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以史實為基礎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對南京大屠殺歷史、國際友人的事跡、人道主義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span>

張逸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 王仁雷:“為了銘記和弘揚辛德貝格無畏的精神,展望中丹兩國的深厚情誼,我們精心策劃了本次展覽,獻給辛德貝格先生和他的祖國,獻給中丹兩國的偉大友誼,獻給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span>

王仁雷書記

館長 張建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師生結合專業(y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對辛德貝格在南京的106天的進行刻畫,用鮮明溫暖的色彩去表達人性的光輝。今后,紀念館將加強與院校合作,創(chuàng)作出更多符合時代特點的歷史視覺產(chǎn)品,共同為世界記憶、家國情懷貢獻力量?!?/span>

我館館長張建軍

創(chuàng)作花語作品

“希望在蔓延”

辛德貝格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已成為中丹兩國共筑和平、交流合作的紐帶。

2004年,丹麥園藝師精心培育出了一種黃色玫瑰,他的侄女將此花命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玫瑰。

2014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手捧黃玫瑰,參觀紀念館。

今天,我館邀請到花展設計師鄭翕文,以辛德貝格的事跡為背景,以黃玫瑰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花語作品“希望在蔓延”。

花展設計師 鄭翕文:“本次花語作品用鐵絲架構成條條框框,形似江南水泥廠難民營的窗棱,也代表著難民們的苦難歲月。以最平凡且象征一線希望的稻草、象征和平的橄欖枝編織成數(shù)根長繩,從條條框框向外蔓延。以110朵辛德貝格黃玫瑰點綴于長繩上,寓意著對辛德貝格誕辰110周年的紀念?!?/span>

參加開幕式的嘉賓將黃玫瑰插入到花語作品

審校 | 李凌 趙伊漢 俞月花

編輯 | 潘琳娜

攝影 | 蔡美婷

簽發(fā) | 凌曦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