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今天是國際友誼日,上午9點,我館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人道主義救援”展示區(qū)域舉辦“感恩義士·致敬英雄——花語儀式化教育”啟動儀式。

曾經(jīng):他們冒險保護難民

在南京大屠殺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里,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等25位國際友人冒著生命危險留守南京,利用中立國國民和國際紅十字會委員等特殊身份設立南京安全區(qū),保護了25萬多中國難民。

如今:花語寄和平 感恩義士

啟動儀式現(xiàn)場擺放著破碎的瓦片、苔蘚、白掌、松、和平月季,以及以紅端木設計制作的紅十字會標識等。中國傳統(tǒng)插花傳播者、本次花語作品設計者鄭翕文女士介紹說:作品中散布著破碎的瓦片,寓意著在南京大屠殺那段苦難的日子里城市飽受摧殘,一片廢墟,瓦片上以苔蘚覆蓋,苔蘚的花語是“母親的愛”,寓意著大地母親亙古不變的愛,也象征著新生?,F(xiàn)場還布置著25組白掌,鄭翕文解釋說:“白掌寓意著高潔、友誼和平安,現(xiàn)場25組白掌的分布與南京大屠殺期間25位國際友人在南京安全區(qū)設立的25處難民營的地理分布相呼應。"

此外,現(xiàn)場還有松的元素,在中國傳統(tǒng)花語中代表“堅強不屈”,象征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

全場最點睛之筆是一株粉色和平月季,鄭翕文說:“粉色和平月季的花語是和平使者,借它和平使者的身份和國際友誼日的紀念意義,向世界傳遞攜手守護和平的美好心愿?!?/p>

儀式上,南京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王為崧(下圖左)與紀念館副館長時鵬程(下圖右)共同將一枚由紅端木創(chuàng)作而成的“紅十字”標識置于“人道主義救援”主題展示區(qū)醒目位置。

隨后,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將一束和平月季置于盆景中。至此,整部象征和平的花語作品圓滿完成。

愿景:向世界傳遞和平之聲

張建軍館長在現(xiàn)場致辭中表示: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辛德貝格、魏特琳等國際友人都很喜歡花,“例如辛德貝格喜歡黃玫瑰,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寫就的日記中曾數(shù)十次提及菊花,我們用花語這種儀式化教育的形式與歷史對話,與觀眾對話,在展陳中,通過至暗的歷史照片與有花香有色澤的花朵形成鮮明對比,來向世界傳達歷史與和平的故事,更好地強化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的功能及警示意義?!?/p>

南京紅十字會組織宣傳部副部長江偉,紀念館員工代表、紀念館紫金草學雷鋒志愿者代表一同參加了當天的啟動儀式。

觀眾:“很有心”

活動也得到了現(xiàn)場觀眾的肯定,來自湖南的觀眾佘女士說:“剛走進《南京大屠殺史實展》,那種黑、白、灰的基調(diào)時刻提醒著這段歷史的慘烈,歷史照片也展示著當時同胞的苦痛,真是觸目驚心,而走到‘人道主義救援’板塊,看到這些顏色鮮艷的花頓時形成鮮明的對比,內(nèi)心感覺被從傷痛中稍稍拉回來一些?!彼J為,這樣強烈地對比,令人印象深刻,“紀念館用這種方式向我們傳遞歷史,又慢慢撫平內(nèi)心的恐懼,很有心。”

來自江西的陳女士帶著孩子一起來參觀,她說:“歷史要學習,來之前也怕孩子看了后有心理陰影,但是看到墻角中展示的明媚的花,心里有了安慰。我們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需要珍惜,歷史需要銘記,我希望孩子參觀后能在兩者之間獲得一種平衡和領悟?!?/p>

未來:系列活動將開啟

據(jù)悉,未來,紀念館還將持續(xù)舉辦多場花語系列儀式化教育活動,下一場計劃在8月8日至14日期間在紀念館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舉辦“淚滴中呼喚光明——花語儀式化教育”主題活動。

審校 | 李   凌  趙伊漢 

編輯 | 俞月花 

攝影 | 蔡美婷

視頻 | 李婧嫻 王琬卓

簽發(fā) | 凌   曦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