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記憶的打撈人|聽“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尋訪志愿者分享他們的故事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8月13日上午,日軍“慰安婦”問題民間交流活動在我館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舉行。日軍“慰安婦”問題研究專家,以及來自湖南、山西、廣東、浙江、四川的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尋訪志愿者們,圍繞尋訪經(jīng)歷、日軍“慰安婦”制度等議題展開交流。
與會者合影
志愿者們及民間收藏家向陳列館捐贈了有關(guān)“慰安婦”的文物藏品。
南京民間收藏家陳西民捐贈了在慰安所中使用的治療婦女婦科病的藥盒子,以及日本愛國婦人會老照片
沈陽民間收藏家張廣勝捐贈了日軍隨軍作家撰寫的紀實小說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和平紀念館館長、和平志愿者協(xié)會會長曹立明捐贈了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使用過的碟子
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會長、南京師范大學(xué)宣傳部長張連紅
我以南京華月樓慰安所為中心,研究日軍慰安所的管理規(guī)定。在調(diào)查過程中,家住惠安巷14號的顧翔先生提供了一張上面印有兵站指定特殊慰安所規(guī)定的珍貴照片,上面有“慰安婦”、“特殊檢查”、“兵站”等漢字。從這張照片上,人們基本上還能辨認出華月樓慰安所開辦時間為1939年初,其規(guī)定條文較為詳細,如每個兵站慰安所內(nèi)的特殊婦女每隔5日必須接受憲兵分隊兵站支部醫(yī)官的檢查等。
從二戰(zhàn)期間日軍在各地設(shè)立的慰安所管理規(guī)定來看,日軍對慰安所及“慰安婦”實行嚴格的軍事管理、“慰安婦”是日本軍隊的組成部分和必需品。
浙江志愿者徐維經(jīng)
當年,我看見十幾個日本兵到我們村抓姑娘,抓了一個15歲的女孩,還有一個是我的堂姐,才18歲。一共抓走23個姑娘,都是本地人,誰誰誰女兒抓去了,誰誰誰的老婆抓去了,我們都非常清楚。
我們想辦法去救這23個姑娘,可是那個慰安所里一共200多個日本兵,我們?nèi)ゾ群喼笔秋w蛾撲火。日本兵有天晚上全部出去拆鐵路,我們抓住這個機會,組成突擊隊,救了19個姑娘,還有4個下落不明。
今年6月2日,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金華奶奶在浙江金華去世
湖南志愿者陳清泉
2017年,湖南當?shù)赜屑颐襟w采訪了一位抗戰(zhàn)老兵,這篇報道被一位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的家屬看到,經(jīng)過多方尋找,我們終于與這位家屬取得聯(lián)系。他向我們說:“我有兩個姑媽是受害者,一定要把她們的經(jīng)歷公布于眾。”就這樣,去年我們找到了這對同月同日生的親姐妹——姐姐彭仁壽與小她四歲的妹妹彭竹英。
彭仁壽老人
彭竹英老人
今年5月,我們對當?shù)匾患揖蠢显褐械?3位9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并認定2位百歲老人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報道了這2位老奶奶的經(jīng)歷后,在我們鎮(zhèn)上另外一個村子里又發(fā)現(xiàn)了3位受害者。截至目前,湖南地區(qū)總共找到的在世的受害者有13位。
山西志愿者張雙兵
我從1982年開始走訪“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37年了,這過程可謂是一把辛酸淚。從1982年一次偶然機會見到受害者侯冬娥老人開始,我就感覺自己對這項事業(yè)放不下了。
張雙兵走訪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曹黑毛(已故)
從1995年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出訴訟開始,至今有16位老人在我們的幫助下,走出國門,走進法庭,控訴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這16位原告已經(jīng)在2015年時全部去世。
這段經(jīng)歷對于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數(shù)不清的傷害。我們做了幾十年的努力,就是要證明日本軍隊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犯下了罪行。
廣東志愿者劉昌言
珠海三灶島是珠海最大的一個島嶼。日本海軍在三灶島制造了慘無人道的華南人民大屠殺、三灶大屠殺,三灶人民就被日軍蹂躪了7年7個月。
三灶慰安所是在1939年春建立的一個慰安所。在三灶日本海軍翻譯、臺灣人羅時壅的回憶錄中講述了大量三灶島日軍罪行的事實,這其中就有慰安所的運作。其中記載:
“榻榻米的房間約有一、二十間。白天下士官兵在規(guī)定的時間外出,準士官以上則夜間在此消遣……最初店里有10多個日本女人,她們每天至少要滿足數(shù)百名軍人的需要(一兩年后身穿和服的日本女人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來自廣州身穿旗袍的中國姑娘)。”
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中國唯一一個從事“慰安婦”婦科檢查的親歷者鐘泉,站在三灶“慰安所”舊址內(nèi)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和平紀念館館長、和平志愿者協(xié)會會長曹立明
被騙到綏芬河天長山要塞兵營被迫充當“慰安婦”的樸玉善是我最早發(fā)現(xiàn)的。有一天我走到牡丹江市的一個村,一個朝鮮族老大爺告訴我,他家里有一個曾經(jīng)當過“窯子”的朝鮮老太太。我們?nèi)ヒ娺^老太太好多次,老人始終不肯談?wù)撛?jīng)的遭遇。她的兒媳婦是村里學(xué)校老師,在我的勸說下,這位老師終于理解我,向老人說明來意,最終,老人講述了她的身世。
樸玉善老人后來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韓國。目前她還在世。
文在寅擁抱歡迎慰安婦老人樸玉善(圖片來源:韓聯(lián)社)
關(guān)愛“慰安婦”幸存者民間組織“溫暖之家”志愿者張美萱
關(guān)愛“慰安婦”幸存者民間組織“溫暖之家”于2017年成立,一開始只有幾個人,后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大部分成員都是年輕人。大家自發(fā)組織起來,定期去走訪、慰問老人們。保護這段歷史,不要讓這段歷史被遺忘。
韓國志愿者、南京大學(xué)留學(xué)生姜哈娜
韓國與中國有著同樣悲慘的歷史,在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上,有很多年輕女性被送到日本軍所到之處的慰安所,淪為日軍的性奴隸,受到慘痛的傷害。此前我一直沒來陳列館參觀,是因為這段歷史讓我感到恐懼。
但當我真正來這兒參觀后,和我想象的不一樣。我想為傳播這段歷史做點努力,于是我就來陳列館做志愿者,用韓語進行講解。這份志愿工作我也會一直做下去。
紀念館館長張建軍
由于歷史和文化因素,“慰安婦”問題和其它史實相比,國內(nèi)整體的研究、整理、收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館有責任深入挖掘日軍“慰安婦”制度這段歷史,和歷史學(xué)家、民間志愿者共同為歷史求證、存證。
我有四點建議:一是成立日軍“慰安婦”性暴力制度研究沙龍,請所有有志于為歷史存證的人士參與;
二是繼續(xù)做好歷史的挖掘,不斷挖掘新的線索、新的文物、新的史料,為歷史存證;
三是邀請國內(nèi)外共同題材的紀念館參加。相互交流國際經(jīng)驗,策劃共同課題,籌劃聯(lián)合展覽;
四是做好在世老人的關(guān)愛。受害者是在獨特的歷史條件下為國受難,我們應(yīng)該去尊重、呵護她們。
謝謝史學(xué)專家和民間志愿者的付出!
老人們正在逐漸老去。我館與利濟巷分館的工作人員,一直抓緊時間在全國各地走訪,與志愿者一同尋找還在世的“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如果您掌握什么線索,請聯(lián)系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025-58598353(周二至周日 9:00-16:30)。
多找到一個,都是對一段黑暗記憶的打撈!
審校 | 李凌 趙伊漢 俞月花
編輯 | 潘琳娜
攝影 | 蔡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