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魂斷最是春來日,一齊彈淚過清明。”
  清明是中國人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這是一個思念的日子,尋根的日子,也是一代代人記憶傳承的日子。
  今年清明小長假三天,總計有132567位觀眾來到我館參觀,其中,5日42134人,6日46050人,7日44383人。
  高峰時段,觀眾在廣場上排隊等待超過兩小時。紀念館紫金草學雷鋒志愿者就此展開問卷調查。不少觀眾呼吁紀念館,啟動預約模式,提升參觀體驗。
 
 
 
  1
  特殊的觀眾
  4月5日上午,紀念館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年過九旬的夏文明老人。上世紀50年代,他和“京字一號”罪證相冊保存者吳旋是同事。兩人關系十分密切。老人此次特地來到紀念館,參觀了吳旋當年所提到的證據(jù)資料。
  這本“京字一號”罪證相冊里共有16張照片,全部是日軍自己拍攝的屠殺、污辱和搶劫等暴行照片。當年,國防部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審判谷壽夫時,這本相冊被作為“京字一號”證據(jù)出示,影響極大。
 
夏文明老人向紀念館工作人員講述往事
 
“京字一號”罪證相冊封面
 
相冊內頁
 
  2
  特別的感動
  同在5日,網友@CAndy糖小姐_來到紀念館參觀,在經過遇難者名單墻時,她看到“一個老爺爺一邊抹眼淚一邊踮著腳想把小白花粘到那個名字旁邊”,她用手中相機記錄下這一瞬間并發(fā)到自己的微博上。這張照片同樣也感動了我們:
 
 
  這天上午,從河北來的高女士在兩位姐妹陪同下,向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捐款1.1萬元。她身上別著一枚寫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徽章。高女士說,自己是農民,“掙了錢不是自己的,要幫助更多的人?!?/div>
 
 
  3
  特真切的感言
  許多觀眾參觀完《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后,在尾廳留言簿上留下筆墨。這些滾燙的留言,力透紙背:
 
 
 
 
  我們同時也在微博、微信后臺收到許多人的留言:
 
  4
  特迫切的呼聲
  紀念館2018年全年,總計接待觀眾超800萬人次。其中,春節(jié)假期超19萬人次、清明小長假超14萬人次、“五一”小長假超17萬人次、端午小長假近13萬人次、國慶黃金周超47萬人次。
  2019年春節(jié)期間,參觀者近30萬人次, 清明小長假三天超13萬人次……
 
 
  4月6日,室外溫度達到22度,我館客服人員王云夢給排隊等待的觀眾免費續(xù)開水
  觀眾們情不自禁地這樣寫道:
 
 
  清明小長假三天,紀念館紫金草學雷鋒志愿者針對進館觀眾和周邊市民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018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超8成被訪者呼吁紀念館盡快啟動觀眾預約模式,讓大家參觀得更從容一些。
 
 
 
 
  7日,小編在現(xiàn)場采訪了數(shù)位排在長隊中的參觀者。來自浙江杭州的90后小伙方圓說,預約參觀當然好,“這樣就避免了大家在嚴寒酷暑中排這么長時間隊等待,參觀的時候體驗感會更好一些!這也是當下很多公益場所的普遍做法。”
  蘇州花橋前景學校一(9)班學生呂鑫陽在爸爸陪同下前來參觀。呂爸爸認為,“生活條件好了,每逢節(jié)假日,很多家庭都會選擇帶孩子出來走走看看,增長見識。臨時來的客流量無法把控。所以,預約參觀是必然趨勢?!?/div>
 
杭州小伙方圓
 
呂鑫陽和爸爸
 
  好消息是,紀念館目前正在醞釀觀眾預約參觀方案,不久的將來,觀眾需通過本公眾號或者登陸紀念館官網提前預約,方能進館參觀,以有效緩解節(jié)假日大客流狀況,提高大家參觀體驗。
  校審 | 李凌 趙伊漢
  編輯 | 江東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