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開庭,東京審判是同盟國對日本戰(zhàn)爭犯罪的一場正義的審判,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8周年紀念日。
  上午10時30分,《正義的審判——紀念東京審判宣判71周年圖片展》在我館正式開展,東京審判檢察官秘書兼翻譯、97歲高齡的高文彬先生敲響法槌,親自為新展開幕。




  展覽時間
  2019年9月-2020年3月
  展覽地點
  紀念館3號展廳



  主辦單位: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承辦單位: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戰(zhàn)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院、蘇州大學校友會

  直擊開幕式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戰(zhàn)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院院長姜斯憲,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勇,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蘇州大學黨委書記江涌,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戰(zhàn)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院顧問程天權,江蘇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蘇州大學南京校友會會長葛韶華受邀出席展覽開幕式。
  參加開幕式的還有東京審判檢察官秘書兼翻譯高文彬,東京審判法官梅汝璈之女、戰(zhàn)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院特別研究員梅小侃,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濬之子、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向隆萬,東京審判助理檢察官裘劭恒之子裘壽一,以及著名畫家李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蘇州大學、蘇州大學校友會、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以及南京本地的學者代表也參加了活動。


  張建軍館長主持展覽開幕式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上海交通大學戰(zhàn)爭審判研究院院長姜斯憲致辭: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犯下嚴重罪行的25名被告進行了審判,向世界宣告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者必須承擔嚴厲的罪行。深入研究抗日戰(zhàn)爭對日戰(zhàn)犯審判的歷史、加強資料搜集和整理,正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刻保持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緊密相連?!?/span>

  蘇州大學黨委書記江涌致辭:



  “蘇州大學的前身東吳大學,1946年,有10位東吳大學的校友和老師參加了東京審判,他們在法庭上據(jù)理力爭,以大量詳實的資料把一批日本戰(zhàn)犯送上歷史的絞刑架。我們后人需要進一步搜集、整理東京審判珍貴的史料?!?/span>

  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勇致辭: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進行了審判,伸張了國際正義,維護了人類尊嚴。舉辦本次展覽,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段人類史上偉大審判,牢記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抗日戰(zhàn)爭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wèi)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勛,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做出的偉大貢獻。”

  著名畫家李斌歷時三年半創(chuàng)作文獻式全景畫《東京審判》。該畫全長172米,高4米,畫中展示了參與東京審判的法官、檢察官、被告、辯護律師、證人、法庭工作人員等各類人物400余位,包括多次出現(xiàn)者,共計633人。全景畫中的局部在“三個必勝”展廳的尾廳展出。


  文獻式全景畫《東京審判》(局部)

  李斌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對歷史題材一直比較關注,十多年前我就開始關注東京審判這個題材。2015年,我與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取得聯(lián)系,開始采訪、搜集素材。我先后到日本、臺灣、美國,搜集大量影像和圖片資料。歷史畫往往表達的是一個瞬間,而我創(chuàng)作的這幅畫是將兩年半內發(fā)生的事情呈現(xiàn)在一個畫面上,難度很大?!?/span>


  戰(zhàn)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院首席專家程兆奇向嘉賓介紹展覽
 
  李斌先生向嘉賓介紹文獻式全景畫《東京審判》

  展覽速遞
  《正義的審判——紀念東京審判宣判71周年圖片展》共分三大部分——通往東京審判之路、東京審判、亞太地區(qū)各國的日本戰(zhàn)犯審判。展陳面積500平米,展出珍貴文物9件,其中3件文物由蘇州大學博物館借展。

  01通往東京審判之路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承諾將切實履行《波茨坦公告》條款,并將全力配合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官為落實《波茨坦公告》而發(fā)布的一切措施。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


  1945年9月2日簽署的日本投降書

  1946年1月19日,盟軍駐日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發(fā)布《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特別通告》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正式啟動了對日本A級戰(zhàn)犯的公開審判。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28名被告

  02東京審判



  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正式開庭,經過兩年七個月的時間,開庭831次后,于1948年11月12日閉庭。東京審判根據(jù)日本被告在亞太地區(qū)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及在戰(zhàn)爭中實施的暴行,判決25名被告全員有罪。


  1948年11月5日,法庭繼續(xù)宣讀判決書。中國法官梅汝璈(中)和俄羅斯法官柴揚諾夫(右)在法官席上


  本次展覽展出的梅汝璈使用過的煙嘴(梅汝璈之子梅小璈捐贈)


  1948年11月12日被判決絞刑的7名被告。左上起:板垣征四郎、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廣田弘毅、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
 
  03亞太地區(qū)各國的日本戰(zhàn)犯審判



  除東京審判之外,盟軍總部在日本東京丸之內對豐田副武和田村浩兩名A級戰(zhàn)犯嫌疑人進行了審判,亦稱作準A級審判或丸之內審判。

  從1946年5月3日開庭到1948年11月12日宣判終結,代表中國政府參加東京審判的中國代表團17人中有10位來自東吳大學法學院,分別擔任檢察官、檢察官顧問、檢察官秘書、法官秘書、翻譯。


  倪征(日奧)先生使用過的英文打印機。倪征(日奧)先生(1906-2003),江蘇蘇州人。1946—1948年作為中國檢察團首席法律顧問參與東京審判,并在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等人的個人辯護部分中進行了出色的反詰(蘇州大學博物館借展)


  裘劭恒(1913-2009),江蘇無錫人。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秘書和助理檢察官。在取證中,他從美軍取得的日本檔案中,找到日本駐天津總領事給日本外務省的密電,并說服溥儀在東京法庭上出庭作證。期間曾擔任中方檢察官,代表中國第一次出庭起訴日本對華經濟侵略


  裘劭恒在東京審判時用過的打字機(裘劭恒之子裘壽一捐贈)

  校審 | 李凌 趙伊漢 俞月花
  編輯 | 潘琳娜
  攝影 | 蔡美婷 
  視頻 | 楊夢秋 王詩婕
  簽發(fā) | 凌曦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